易出评入口:东方甄选财报分析,巨额期间费用压制利润,流量成本成最大挑战
东方甄选,巨大的期间费用,侵吞着原本丰厚的利润;
2025财年中报,营收仅21.87亿,销售费用达到了4.593亿,占比21%、管理费用达到了4.6亿,占比21.03%,合计42%,这是怎么样一种恐怖的比例!
东方甄选期间费用巨大的主要原因包括:
1、剥离“与辉同行”产生的一次性支出:2024年7月,东方甄选剥离了董宇辉的“与辉同行”业务,这一过程中产生了高额的一次性费用。根据财报,东方甄选向董宇辉分派了与辉同行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未分配溢利约1.3亿元,并免除了7658万元的收购费用。这些一次性支出直接导致了行政开支的大幅增加,同比增幅高达180.7%;
2、销售及营销开支的增加:主要源于员工成本的上升以及为应对流量下滑而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此外,东方甄选在抖音等平台的流量获取成本较高,且由于失去董宇辉这一头部主播,公司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以维持流量和GMV;
3、自营产品扩展带来的成本上升:自营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研发、生产和物流成本,这些费用在短期内难以通过销售完全覆盖。
自营产品的毛利率虽然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33.6%),导致整体盈利能力受限;
4、管理费用与人员成本的增加:东方甄选在报告期内的管理费用大幅增加,主要由于剥离“与辉同行”产生的相关费用以及人员成本的上升。公司为应对业务调整和市场竞争,进行了人员优化和团队重组,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增加了管理成本。
此外,东方甄选的全职和兼职员工数量较多,截至2024年11月30日,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团队总人数达到1733人,员工薪酬支出也成为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
5、对抖音等平台的流量依赖导致的合作成本高企:东方甄选高度依赖抖音平台,抖音贡献了其60%-70%的销售额。然而,平台对流量的掌控使得东方甄选在流量获取上处于被动地位,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合作成本以维持流量稳定。
公司尝试通过自建APP、微信小店等多渠道布局来降低对单一平台的依赖,但这些新渠道的建设和推广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东方甄选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费用压力。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渠道成本,东方甄选太过依赖第三方平台了,需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据传,俞敏洪正与亚马逊沟通,试图尝试打开国际渠道。
相比之下,我们之前的那些伟大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渠道,比如腾讯、茅台、苹果、英伟达、小米、比亚迪,东方甄选在这点上非常被动。
另外一个极重要的事情是,俞敏洪给人的感觉是总是有退休的想法,这是我从他的语气场中感受到的,对于投资方的决策,这是很致命的,大家都是冲着你来的,你只是说两年内不退,我们是差这两年吗?你手下没人能接这个担子。
两次高管精准高位抛售,也坐实了内部凝聚力不强,这样的手法,缺乏气度,毕竟企业仍在初创期。但同时我们又看到,新东方又增加了持股比例。整个方向并没有朝着大家一起来持股,把股价推上去的战略思想,而是采用了各自为战、小商小贩的思维,这个很致命,作为一个我心中有伟大企业潜力的标的,这个口碑非常不好。
东方甄选的产品框架搭建的非常好,易出评入口认为要远强于与辉同行,目前是顶流,没有之一,我们从版面精美度、品牌辨识度方面都可以感觉出来,如果送礼,首选东方甄选,与辉同行明显走的是个人IP,虽然GMV暂时领先,但作为投资人,我是不会看这个品牌的,而且东方甄选在打造中产一站式购物,这个方向还是很贴合市场的。
这家企业有着作为直播企业成本天然高企的严重缺陷,它是一个附生式生长的模式,附生于平台,易出评入口推测,俞敏洪认为作为上市公司不应该附生,我不这么认为,附生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它是渠道而已,而且不存在掐脖子,毕竟各种平台众多,企业已经有自有APP了,逐渐引流即可,不存在平台消亡企业就无法生存的问题。
问题是:巨大的流量成本!这个太高太高了!高到利润空间无法填补,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我们看到,茅台的期间费用,大约只有7%,腾讯的期间费用,大约只有21.49%,英伟达大约只有11.81%,小米大约只有13.73%。
最后,我们回看腾讯,马化腾曾经也不知道路在哪里,并且假扮女生在QQ上与用户聊天、比亚迪王传福自传一几年内部也曾爆发巨大分歧,几乎走不下去,而这个时候,南非报业、巴菲特不为所动,坚持持股,是他们看到未来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也许是时代红利,也许是对创业者的相信。其实,作为此类初创企业,投资方最看中的,一是方向,二是人的坚持。除此之外,财务反倒是最后的。
而股价的行情,则不会凭借上述遥远的预测,而是紧紧扣住每一期的业绩,一步一步走向未来。据此,易出评入口推断,东方甄选的股价近期毫无疑问将承受巨大压力。毕竟2025年,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没有看到希望。我们只能看俞敏洪如何出招,给资本方一个信心,而不要再游山玩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