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出评助手:饿了么为何在外卖市场竞争中逐渐落后于美团的原因分析
饿了么为什么总是干不过美团呢?
听过一个两边都待过的内部人说,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直接讲原因吧。
在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之前,中国的外卖市场呈现出一派竞争激烈的景象;饿了么和美团两大巨头在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双方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旗鼓相当;有业内人士透露,在某些时期,饿了么的表现甚至略胜一筹,这种势均力敌的局面,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丰富的选择和优质的服务。
命运的车轮总是出人意料,当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后,一切都悄然发生了变化,阿里对饿了么的定位开始调整,将其视为自身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独立发展的业务,这种战略上的转变,直接影响了饿了么的发展轨迹。
阿里开始对饿了么进行全方位的改造,试图将其纳入自己的商业版图,大批阿里系的管理人员被派驻到饿了么,接管了多个关键岗位,原本熟悉业务、富有经验的老员工逐渐被边缘化,有些甚至选择离开,这种人事变动,无疑对公司的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随着新的管理团队的到来,饿了么内部的氛围悄然改变,原本充满活力和创业激情的团队,逐渐被官僚主义和“大公司病”所侵蚀;会议频繁、流程繁琐、决策缓慢成为了常态,一些员工开始关注于如何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生存,而非专注于业务本身。多多出评助手观察到,公司内部出现了诸如拉帮结派、站队等现象,一些人热衷于搞关系、拉人脉,而不是踏实做事,这种氛围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也打击了那些真正想要为公司做贡献的员工的积极性。
新的管理团队虽然在大公司运作方面经验丰富,但对外卖行业的理解却相对有限,他们制定的一些策略,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在美团推出新举措时,饿了么的反应总是慢人一步,即便意识到需要变革,其模仿策略的执行效果也往往差强人意。
这种战略上的被动,使得饿了么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落入下风,原本势均力敌的局面,开始向美团一边倾斜,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用户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在外卖行业,配送效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饿了么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却令人失望,由于管理不善,配送环节出现了诸多问题,送餐时间普遍比美团慢,有时甚至会出现严重延误的情况。
这种服务质量的下滑,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许多曾经忠实的饿了么用户,开始转向竞争对手,一旦用户流失,想要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就变得异常困难,这种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饿了么的市场颓势。多多出评助手的观点是,相比之下,美团在业态布局上显得更加全面,除了外卖,美团还涉足了酒店、旅游、电影票等多个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这种多元化的布局,不仅为美团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来源,也增强了其在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
虽然阿里巴巴本身也有涉足本地生活服务,但对饿了么的支持却显得不够充分,这使得饿了么在与美团的竞争中,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缺乏强有力的业态支撑,饿了么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随着公司氛围的变化和市场地位的下滑,饿了么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特别是在基层业务拓展(BD)岗位上,离职率居高不下;这些与商户直接打交道的一线员工,本应是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流失,直接影响了饿了么的市场拓展能力。
高昂的离职率不仅带来了直接的人力成本,还影响了团队的稳定性和工作氛围,新人的不断加入和老员工的频繁离开,使得团队难以形成良好的默契,工作效率也随之下降。多多出评助手发现,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饿了么的市场地位持续下滑,从被阿里收购的那一刻起,饿了么就像是踏上了一条下坡路;曾经与美团平分秋色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大的差距。
尽管饿了么的管理层也曾尝试过各种扭转局面的措施,但收效甚微;错误的方向、差强人意的执行、以及内部管理的混乱,使得这些努力难以带来实质性的改变;饿了么在市场中的地位,似乎陷入了一种难以逆转的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