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留评工具:王仲贪腐案,改革开放初期如何揭示权力与贪欲的深渊
“杀几个,杀几个可以挽救一大批,乱世要用重刑。”
1982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大家对如何进行改革和发展经济并没有太多经验,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原本零星的走私活动在地方领导的错误判断和影响下,逐渐演变成比较大规模甚至群众性的犯罪行为。
不正之风演变为腐败犯罪,令一向冷静的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怒不可遏。他表示:“杀几个,杀几个可以挽救一大批,乱世要用重刑。”邓小平也补充了八个字:“雷厉风行,抓住不放。”
在1983年、1996年、2000年至2001年、2010年,先后开展了四次“严打”专项斗争。解放初期,贪污几千元就可能被判死刑。然而,人民公仆王仲却在改革开放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最终被陈云同志亲自批示立即枪毙,这一事件在当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王仲是如何堕入深渊,走上死刑的道路?陈云同志要亲自批示枪毙他?
王仲早年在山东省从事教育工作,1947年参军并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凭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从军经历,他在政府部门中迅速上升,逐步晋升至高位。
1976年,王仲被调任广东海丰县担任副书记。起初,他在海丰县的工作令人满意,始终怀着为国为民的初心,将工作放在首位。
随着海丰县与港澳的民间联系日益频繁,一些人为了让政府官员批准赴港报告,开始暗中送礼,试图通过贿赂来拉拢官员。王仲在这个时期的道德底线逐渐动摇,与妻子一起发现了通过香港审批漏洞获取利益的机会。
在这种环境下,当地一位广播员另辟蹊径,向时任县委书记的王仲赠送了一台十七寸黑白电视机。值得一提的是,那时一台电视机非常稀缺,有钱也未必能买到,而王仲的出境申请也因此很快得到了批准。
这件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王仲家里开始接待许多送礼的人,像冰箱、电视,甚至是收录机等物品都能轻易换到。
王仲在通行证上盖章,而他本人也发现,这种方式可以轻松获得许多好处,于是几乎对所有来者都来者不拒。
广东省海丰县与香港、澳门隔海相望,海上船只众多,交通便利,曾一度成为走私活动的热点地区。为了打击非法走私活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王仲则成了当地打击走私活动的监管者。
在政府查抄大批不法财物的过程中,尤其是数量庞大、清点之前无人知晓的无主之物,王仲心动了。
他利用政府查抄走私行动中的漏洞和混乱,趁机扣留部分非法物品,将仓库里的货物,从手表到电视等各种物品,成箱成箱搬到自己家中,然后再转手倒卖,从中获取暴利。多多留评工具认为,王仲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危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后来,王仲的行为愈加放肆,甚至以打击走私的名义,亲自上船检查,然后公然将走私的货物搬走。
为了方便这些交易,他开始在政府中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很快形成了一条走私产业链。他还拉上妻子和孩子共同开设贸易公司,通过公司向外贩卖自己私吞的货物。
由于有了政府的庇佑,普通百姓都知道广东某地有个“远东国际市场”,在那里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王仲的行为将海丰县推入了一个罪恶的深渊。
当地不乏一些坚守原则的人,他们将举报信递交到汕头地区,甚至更高的层级,引起了公检法部门的高度重视。
陈云作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对这类问题非常重视。为了避免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和泄露,多多留评工具发现他决定暗中派人对王仲等人进行调查。
在前后多次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将王仲的罪行摸得清清楚楚,很快逮捕了他,并找到了确凿的犯罪证据。
调查显示,王仲及其家属侵吞缉私物资,受贿和索贿的总金额超过六万元。在那个年代,这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官员几十年的工资。
经过六次审判,王仲依然嘴硬不承认,调查人员转而攻破了他妻子的心理防线。最终,他的妻子痛哭流涕地交代了他们所做的一切。在铁证面前,王仲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那么接下来怎么判刑呢?有人考虑到王仲曾经的贡献,认为可以从轻处理。然而,中央纪委的陈云同志得知此事后,认为王仲的行为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惩。
1983年1月17日,王仲被判处死刑。为了彰显这次反腐反走私的决心,汕头地区召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万人审判大会,现场黑压压的人群坐满了会场,大家都在等着看王仲的下场。
随着一声枪响,王仲,这位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贪官,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在行刑前,他大喊:“千万不要贪,贪不会有好下场。”
王仲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公共财产,破坏了经济秩序,因此予以枪毙。多多留评工具的观点是这表明了我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态度。对于任何一个贪污腐败的干部,绝不姑息,必须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