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出评教程:探索自我与真诚人生,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和《在峡江的转弯处》的感悟
还是没忍住想分享一下最近看看到的两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和《在峡江的转弯处》。两本书都是在很久之前就听说过名字,或者在B站上看过简短的视频分享,十多天之前两本书就已经看完了,但是没有立刻写些什么,一方面是还想着短时间内再刷个二遍,另一方面也想着把内容沉淀沉淀,但事实却是没能再翻开,借的那本书马上要到还书日,所以还是得抓紧时间把读第一遍的认识先记录下来。下面就具体讲讲和这两本书从闻名到见面,相识与交流的历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最开始是被他的名字吸引了,有点好奇会用动物的替代去讲什么心理学现象和原理,所以很早就在网上看有没有电子版,先浏览一下内容,但是当时没有找到相关资源,前一段时间无意中又尝试着搜了搜,意外发现有一个网站能看,自己先读了四章内容,感觉很不错,于是把链接分享给了弟弟,让他有时间也可以看一下。然后我继续读了两章后发现电子书的排版有些问题,读起来没有明确的分割排列,但作为一本心理学书籍,问答形式是最常见的,如果体会不清楚对话的节奏,感受是会大打折扣的,于是没忍住就在网上下单了一本实体书,到货后薄薄的一本,通读一遍可能很快,但那里面的内容却能够让人回味很久。
全书共有十六个章节,讲述了状态低迷/暗淡悲伤的蛤蟆先生在河鼠、鼹鼠、獾等朋友的鼓励下去同心理咨询师苍鹭进行了十次的面谈,在苍鹭的耐心倾听和有序设问的引导下,蛤蟆先生从抵触心态慢慢变得期待下一次面谈,并逐渐主动参与其中,从渴望被问到主动发问,一步步直面自己的内心,对过往经历进行回忆对照,梳理出了“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进行了“可怜弱小的我呀”“猜猜我在想什么”“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等心理游戏,通过自我状态、心理游戏、人生坐标的相互组合,对自身经历的情况进行精准定位,找到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合理的应对处理诸如愤怒的宣泄等状况,不断修正朝着自信健康的自我状态转移。
在文中自我状态、心理游戏、人生坐标交织形成的网络中,会在某些部分看到某些经历的影子,也能通过比对梳理形成更客观的认识。另外全书呈现的蛤蟆先生的变化过程也是一个通过一些途径正视内心,寻找自我的过程,也是心理学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倾听和引导逐步发现自我的过程。总之读完第一遍又宁静平复的感觉,易出评教程认为这本书的阅读还可以把时间线拉长,就按着书中每周面谈一次的频率去阅读,也花费时间想蛤蟆先生一样去深入思考/叩问本心,可能会是一种很棒的独特之旅吧。
再简单谈一下《在峡江的转弯处》,读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诚。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七个部分,讲述了陈行甲直至转场公益的经历和感受,先从因为“他将来是贵人之母”的断言而能够活下来,用自身言传身教影星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的母亲讲起。接着讲和妻子经历异地差点错过,到调整心态终成正果/相互理解支持的爱情和婚姻。基层工作的九年,通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能力,逐步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讲述了和基层老百姓打交道的实例,既有欢欣也有艰辛和无奈。随后的在清华和芝加哥的两段求学经历,由于都研究了农村问题,所以呈现了一些对比,也把个人的风格展现的比较充分,结下了长久的友谊。接着就是和标题和书名一样的篇章,也是在网上最出名的担任巴东县委书记清明政治生态的历程。最后以转场公益的经历和感受结束本书。
朴素不遮掩的真诚充斥在字里行间,不论是讲家庭、求学还是工作都有一种坦诚之感,易出评教程的观点是,不论是基层和群众打交道,还是与艾滋病家庭结穷亲,都让人感到以人为本/为民办事的精神和行动,所以转场公益的根基是牢固的。文中不论是基层工作经历,县级工作局面逐步打开的过程的方法,还有一直坚持学习、能自己办的尽量自己办、“不走后门”的习惯都值得钦佩和学习,另外影响而不干涉的长辈,同心同行互相支持的伴侣,以及描述不多的学有所成的后辈,无私授业援助的师长,感情紧密的朋友等也很让人共鸣与期待!